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厥心痛

厥心痛

病名。出《灵枢·厥病》。包括肾心痛胃心痛脾心痛肝心痛肺心痛五种。①指肾、胃、脾、肝、心有病,病气上逆乘心所致的心痛。《难经·第六十难》:“其五脏气相干,名厥心痛。”杨玄操注:“诸经络皆属于心,若一经有病,其脉逆行,逆则乘心,乘心则心痛,故曰厥心痛。是五脏气冲逆致痛,非心家自痛也。”②指阳虚而阴气上逆所致的心痛。《圣济总录》卷第五十五:“少阴心主经也。心为阳中之阳,诸阳之所会合,若诸阳气虚,少阴之经气逆,则阳嘘而阴厥,致令心痛,是为厥心痛。”证见心腹连季胁痛胀满,冷气上攻,面色青黑,甚则呕逆气闷绝,眼目直视等,用高良姜散当归散吴茱萸丸麝香汤等方。③指邪犯心包或他脏病邪犯心支脉导致的心痛发厥。《医学入门》卷五:“厥心痛,因内外邪心包络,或他脏邪犯心之支脉。谓之厥者,诸痛皆少阴、厥阴气逆上冲,又痛极则发厥也。新者身既受寒,日又伤冷,郁遏元阳,宜草豆蔻丸鸡舌香散温散之,或神保丸温利之。稍久寒郁为热,或因七情者始终是火,此古方多以苦寒泻火为主,辛热行气为向导也。”④指中寒发厥而心痛。《医门法律》卷二:“厥心痛,乃中寒发厥而心痛,寒逆心包,去真心痛一间耳。手足逆而通身冷汗出,便溺清利不渴,气微力弱。”参见心痛、肾心痛、胃心痛、脾心痛、肝心痛、肺心痛、寒厥心痛热厥心痛等条。

猜你喜欢

  • 医方集解

    医方著作。3卷。清·汪昂撰。刊于1682年。本书选录古今医籍中常用方剂约六、七百首(分正方及附方)。按不同作用的方药性质分为补养、发表、涌吐、攻里、表里、和解、理气、理血、祛风、祛寒、清暑、利湿,润燥

  • 脾胃蕴热吐

    病证名。即胃热呕吐。《幼科要略》:“幼儿脾胃受伤”,“倘热气深伏,烦渴引饮、呕逆,连香饮。”参见热吐条。

  • 定定子

    【介绍】:见王惟德条。

  • 五指柑

    见《广西中药志》。为佛手柑之别名,详该条。

  • 喉痒

    病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指由多种因素所致之咽痒;或同时伴有咽干,咽痛之证。本病之病因不一,或来自风寒、风热之外袭;或因胃家实热之薰蒸;或源于阴虚火旺,虚火上炎所致等,但总因于火。临症更应详辨

  • 芳香化浊法

    《时病论》卷四方。又名雷氏芳香化浊法。藿香叶、佩兰叶各一钱,陈皮、制半夏各一钱五分,大腹皮(酒洗)一钱,厚朴(姜汁炒)八分,鲜荷叶(为引)三钱。水煎服。治五月霉湿,并治秽浊之气。

  • 李浩

    【生卒】:十三世纪【介绍】:金代医家。祖籍山东曲阜,五世祖官居滕县。世代以儒学显名。精通医术,很敬慕仓公之为人。十三世纪七十年代,常往来于东平(今山东泰安),为人治病有显效。著有《素问钩玄》、《仲景或

  • 焗服

    即泡服。详该条。

  • 内经类证

    医经著作。秦伯未原编,余瀛鳌重订。此书由秦氏初编于1929年,编者将《内经》病证予以分类汇编,由上海中医书局出版。1961年由原编者门人余氏予以补充修订,将《内经》病证分为44类,311种病候,更于每

  • 鼻洪

    病证名。《大明诸家本草》:“茜草,……止鼻洪。”指鼻衄之甚者。参见鼻大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