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呃逆论》。指感受外邪所致的呃逆症。邪传半表半里,抑遏少阳者,症见身发寒热,呕逆作呃,脉弦大。治宜和解,用小柴胡汤。热邪结里者,症见内热口渴,唇焦便赤,脉沉数。治宜下热,用承气汤。
出《本经逢原》。为蚌泪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人。生平不详。撰有《曲本草》一书,已佚。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腕痈。见该条。
出《金匮要略》。即伏龙肝,详该条。
指头如物裹、头面胀壅昏重的症象。多因湿邪壅遏清阳所致。《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湿,首如裹。”《类经》卷十三:“湿在上则首如裹,谓若以物蒙裹然者,凡人行瘴雾之中及酒多之后,觉胀壅颈面,即其状也。”参
见《云南中草药》。为拔毒散之别名,详该条。
体表部位名。胸前两旁高处。《灵枢·本输》:“足阳明,侠喉之动脉也,其腧在膺中。”
病名。①出《疡医准绳》卷三。即手心毒。见该条。②即涌泉疽。见该条。
证名。见《圣济总录·大小便门》。即大便秘结。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