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参见李调条。
病证名。五郁之一。指脾胃之气郁滞之症。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证治汇补·郁症》:“食滞中焦,痰凝脾脏,热蕴肠胃,皆土郁也。”症见心腹饱胀,肠鸣泻利,呕恶痰涎或清水等。治宜夺之。《杂病源流犀烛》卷十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卷十五方。当归、赤芍药、生地黄、川芎、桃仁、红花。水煎服。功能活血调经。治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前腹痛,毒。行不畅而有血块,色紫暗,或血瘀而致的月经腹痛。及淋漓不净等。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穿破石之别名,详该条。
出《岣嵝神书》。为柳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牛奶浆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与偃月侵睛同。详该条。
病名。明·周慎斋《秘传女科》:“阴户生疮名天马疮。”详阴蚀条。
指人体关节部位皱纹。《针灸甲乙经》:委中“在腘中央约文中动脉。”
病证名。指炎暑因伤房劳及杂进膏粱水果致全身阳气不得伸越的重危病证。《杂病源流犀烛·暑病源流》:“内伤夹暑者,暑月房劳,兼膏粱水果杂进,至周身阳气不伸,脉沉细,或弦紧,面垢,无汗恶寒,四肢厥逆拘急,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