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部位名。《伤科汇纂》卷一:“节者骨之节髎也。”即关节,详该条。
痰证之一,即湿痰。见《不居集》卷十七。详该条。
病证名。由生食猪、牛、鱼肉引起。绦虫长盈丈,节片构成,寄生在小肠内,绦虫尾端节片常脱落后随大便排出,长寸许,故又叫寸白虫。《太平圣惠方》:“其虫发动,则伤人脏腑,饮食不成肌肤。”轻者无自觉症状,较重者
出《桂海虞衡志》。即黄皮果,详该条。
经隧的支别络脉。《灵枢·刺节真邪》:“去爪者,刺关节肢络也。”
即火针。《针灸聚英》:“火针即煨针也。”见火针条。
手的背面。
病证名。指肺气不足,寒邪迫聚而致喘嗽。《诸病源候论》卷十四:“肺主气,候皮毛,气虚为微寒客皮毛,入伤于肺则不足,成咳嗽。夫气得温则宣和,得寒则否涩,虚则气不足而为寒所迫,并聚上肺间,不得宣发,故令咳而
易学术语,出《易·系辞上》。指由太极之气而分生的阴阳二气,参见“太极”条。
出《素问·调经论》。与大经对举,指浅浮于体表的络脉,或指孙络,参见大经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