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①指发于阴分的痹症,如骨痹之类。《灵枢·五邪》:“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痛,时眩。”②指阴邪所致的痹症,如寒痹之类。《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厥
《外科真诠》方。茯苓、赤茯苓、当归、栀子(炒炭)、荆芥、黄柏各一钱,防风三分,生地黄、麦门冬各二钱,甘草五分。水煎服。治厥阴肝经虚火外发而致的胡漏丹,症见阴囊下红肿。
温病学上与伏气相对而言的病证。指感受病邪后,很快发病者。若内有伏邪,由新感触动而发病,称为新感引动伏邪。新感温病,随感随发,初起有恶风寒表证;伏气初起即有内热证候。
见摘星楼治痘全书条。
证名。筋惕肉瞤的别称。见《伤寒论大全》卷二。详筋惕肉瞤条。
同居经。月经按季来潮,故名。见居经条
出《中藏经》。为胡颓子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清代医家。字晋卿。江苏武进人。咸同间(1851-1874)以医术闻名。著有《医醇賸义》、《医方论》等书。主张师古而不泥古,不趋奇立异,善于变通化裁古方,创制新方,有较高的临床造诣。
【介绍】:清代医家。字逵宾。渌江(湖南澧陵)人,擅长针灸,撰有《勉学堂针灸集成》一书(1874年刊行)。
证名。指凛慄恶寒。《灵枢·口问》:“寒气客于皮肤,阴气盛,阳气虚,故为振寒、寒慄。”参见振寒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