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黄芪补胃汤

猜你喜欢

  • 气道

    出《灵枢·口问》。同息道,详该条。

  • 大泉

    经穴别名。出《千金要方》。即太渊,见该条。

  • 挽法

    推拿手法名。出《诸病源候论·偏风候》。用手左右推拉或移动。《备急千金要方·养性》:“左右挽,前后拔。”

  • 流珠形

    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详十三指形条。

  • 足小趾尖

    见《中国针灸学》。即手足小指穴之在足者。参手足小指穴条。

  • 天花板

    上腭的俗称。因其状似天花板,故名。

  • 黄芪当归汤

    即当归补血汤第一方,见当归补血汤条。

  • 蒲虔贯

    【介绍】:宋代养生学家。生平欠详。著有《保生要录》1卷,详论人体调养精神、健身、起居、饮食以及药石调养之注意事项。

  • 金匮要略方论集注

    书名。黄竹斋撰于1925年。编者选辑前人有关《金匮要略》的注文,整理归纳为综合性注本,故本书具有资料汇编性质。编者对前人一些论点不当的注文亦不加批判地予以录引,缺乏个人见解。解放后有排印本。

  • 木舌

    病证名。又名舌黄鹅口、死舌。舌体肿大,板硬如木。元·朱震亨《平治会萃》:“木舌者,舌肿硬不和软也。”见于新生儿舌炎。《婴童百问》:“舌者心之候,脾之脉络于舌也。脏腑壅滞,心脾积热,热气上冲,故令舌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