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七。即肛漏日久,气血衰败,脓水淋滴者。相当于结核性肛漏或因肛漏失治发展而成者。
气功术语。指凝聚意念。出《庄子·达里》:“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在气功中排除种种杂念,思维活动凝聚在练功上,除练功意念外,其他思维活动不起,而保持着一种宁静的练功状态。
见证治百问条。
即温中祛寒。用温补药治疗脾胃虚寒的方法。常用方如温脾饮、理中汤等。
《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方。刘寄奴、荆芥、红花、茜草、牡丹皮、赤芍药各一钱,乌药五钱,香附三分,蒺藜八分。水煎服。治蛔结痧,痧毒入胃则吐蛔,或蛔结大肠则腹痛,不大便,或蛔从大便而出。
参肺脾两虚条。
又称嗳气。出《素问·脉解篇》。《景岳全书·杂证谟》:“噫者,饱食之息,即嗳气也。”详嗳气条。
①《证治准绳·类方》第五册方。川芎、郁金、荆芥、薄荷、红豆各等分。入盆硝适量,为细末,每次少许,搐鼻内。治风热上攻,头目眩痛,鼻塞牙痛。②《杂病源流犀烛·身形门》卷二十五方。蔓荆子、青黛、川芎各一钱二
中医丛书。清施雯(澹宁)等撰。收有《今运摘要》、《脉法大成》、《胎产证治》、《虚损启微》、《得配本草》等五种。现存清刻本。
方书名。1卷。宋·董汲撰。约成书于11世纪末。原书共载医方100余首,于明代失传。今本系编《四库全书》时自《永乐大典》辑出者,仅存40余方。本书系作者为行旅急病者所提供的简易验方。分为斑疹、痰证、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