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血耗损的危重证候。多由高热、汗吐泻、出血或其它慢性消耗发展所致。临床表现为身体干瘪、皮肤皱折或眼眶深陷,精神烦躁或昏迷谵妄。本证与亡阳之别在于:虽有汗出但身热、手足温,口渴而喜冷饮,呼吸气粗,唇舌干
证名。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指小便自遗之症。失溲病因甚多,伤寒热病在病危时亦可见此。《伤寒论后条辨》:“直视、失溲者,水亏营竭而肾气不藏也。”详遗溺、小便不禁、外感遗尿条。
见《江苏药材志》。为鸭舌草之别名,详该条。
指性味平和的方剂。
病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廿二。即瞳神散大。详该条。
即上骱手法。是应用手的技巧,将脱臼之骨关节恢复其原位。详见上骱手法条。
证名。出《外科正宗》。即五损。见该条。
指针刺时,针体进入机体的深浅程度。《素问·刺要论》:“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勿过其道。”指出针刺时要根据疾病的情况,采用适当的深度。一般在肌肉丰厚处可予深刺,在重要脏器邻近的穴位或肌肉浅薄处则
出《外科正宗》卷四。即遗毒。见该条。
推拿穴位名。详螺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