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马哈也那

马哈也那

【生卒】:八世纪

【介绍】:

又作大乘和尚摩诃衍。唐代僧人、医家。长期在西藏传授佛经,精通藏文,曾将译成藏文的中医书,加以综合归纳,编著《月王药诊》,是现存最早的藏医古代文献,对藏医学的发展及藏汉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猜你喜欢

  • 发陈

    生机勃发,推陈出新。《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张志聪注:“春阳上升,发育万物,启故从新,故曰发陈。”

  • 去恶清心汤

    《医醇賸义》卷四方。当归、牛膝各二钱,川芎、延胡索、琥珀各一钱,桃仁一钱五分,炮姜、生蒲黄、熟蒲黄各六分,山楂炭、丹参各三钱,灯心三尺,苏木三分,降香五分。水煎服。治新产之后,恶露上冲于心,头眩神昏,

  • 养胎

    又名妊娠养胎、胎养。即妊娠期要注意饮食起居,以护养胎儿的方法。《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妊娠之人,有宿挟痾疹,因而有娠,或有娠之时,节适乖理,致生疾病,并令腑脏衰损,气血虚羸,令胎不长,故须服药去其疾

  • 姚法卫

    【介绍】:见姚僧垣条。

  • 足泰(太)阳脉

    经脉名。即足太阳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足泰阳脉,出外踝(娄)中,上贯膊(腨),出于(腘);枝之下脾(人体部位名,未详);其直者,贯□,夹脊,□□,上于豆;枝颜下,之耳;其直者,贯目内渍(眦),之鼻。其

  • 灸法术语。①指艾炷灸中的计数单位。每灸一个艾炷,称为一壮。②指艾炷。如大壮灸,即指用较大的艾炷施灸,小壮灸即指用较小的艾炷施灸。

  • 湿温

    病名。出《难经·五十八难》。①指好发于夏秋季节的一种热性病。《医门棒喝·湿温》:“湿温者,以夏令湿盛,或人禀体阳虚多湿,而感四时杂气,遂成湿温。虽四时皆有,而夏秋为多。湿热二气胶粘,淹缠难愈。如从下受

  • 崩漏下血夹水

    病证名。见《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病因饮食不节,或劳伤形体,损伤脾胃不能摄血归源;或素有心气不足,复因饮酒劳倦,致令心火乘脾所致。症见崩漏下血夹有水湿,或每日水泻一二次,气短,怠惰嗜卧,疲倦乏力。

  • 助道方服药须知

    方书名。又名《服药须知》。1卷。宋·温大明撰。刊于1216年。约十五世纪中期经熊宗立重编,改题《温隐居备急海上仙方》(又名《温隐居海上仙方》、《温氏海上仙方》),共载77种病症。每症撰七言四句歌诀一首

  • 旁篇

    书名。见《汉书·艺文志》。25卷。原列于《白氏内经》、《白氏外经》之后,书已佚。原书作者、著作年代及书的具体内容,均已失于稽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