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本草经集注》。为甘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活幼心书》。为独活之处方名,详该条。
证名。出《素问·阴阳别论》。多由外感风寒之邪,侵袭足太阳经所致。其症背痛或兼板滞,牵连肩项,或连腰部,可兼有恶寒等。治宜祛风散寒,疏通经气为主。用羌活胜湿汤加减。又背为脏腑腧穴所在,脏腑发生疾病,都会
病名。见《外科正宗》卷四。又名唇瞤、唇颤动,本病多因胃经湿热,外感风邪,风热相搏而成。多发于下唇。初起红肿发痒,继则破裂流水,痛如火燎;如风盛过燥,则口唇干裂脱屑,状若无皮,日久口唇瞤动不止。治疗:初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鸡肝散之别名,详该条。
出《卫生杂兴》。即芭蕉油,详该条。
【介绍】:参见唐椿条。
即香橘丹,见该条。
见古本康平伤寒论条。
指腧穴。《素问·气穴论》:“三百六十五穴,针之所由行也。”见腧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