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逆证

逆证

指病情不按一般规律发展,突然加重而出现的证候。如麻疹病风寒闭束,疹暗淡不透、咳喘鼻煽;或热毒壅滞,谵语烦躁、疹色紫赤;或气虚神乏,疹浅淡稀落难出;或下利不止等均属逆证。出现逆证有各种原因,如正虚邪盛,治疗、护理失当等。

猜你喜欢

  • 髓蒸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 尿珠根

    见成都中医学院等《常用草药治疗手册》。为薏苡根之别名,详该条。

  • 吴元溟

    【介绍】:明代医家。字澄甫。原籍歙县(今安徽歙县)人,迁居钱塘。世医出身,万历年间(1573~1619年)浙江疾疫流行,随父吴意(道川)行医,活人甚众。晚年编述其父著述,成《痘科切要》、《儿科方要》等

  • 下格

    病名。指大便数旬不通,时呕而食不进者。《医钞类编》卷十五:“大便二三旬不行,时时作呕,饮食不进,虽少与汤水,呕吐愈加,此为下格。盖下既不通必反于上。……宜调胃承气,热饮,顿下宿结及溏粪胶粘恶物,则呕吐

  • 痘毒攻喉

    病名。多由痘疮毒火郁积不散,致邪毒上攻于喉所致。症见咽喉干涩疼痛,甚则肿胀溃烂,汤水难入,呼吸不利(《病源辞典》)。治宜解毒消肿,清热利咽。方可选用粘子解毒汤。银翘散等加减。

  • 督俞

    经穴名,代号BL16。出《太平圣惠方》。别名高盖。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背部第六胸椎突下旁开1.5寸处;一说“除脊各寸半”(《针灸资生经》)。布有肩背神经,第六、七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并

  • 香风茶

    见《安徽中草药》。为山腊梅叶之别名,详该条。

  • 鼻干

    证名。见《素问·热论》。为多种疾病常见症状之一。由风热所致者,症见头痛发热,鼻内干燥,脉浮。治宜辛凉解表,用麻杏石甘汤加减。由肺燥所致者,症见鼻燥、鼻咽干、无涕,唇口干渴;或伴有干咳、咯血,舌红,苔干

  • 脉诀启悟

    见脉诀启悟注释条。

  • 络却

    经穴名。代号BL8。出《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作胳却;《医学入门》作络郄。别名强阳、脑盖。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头正中线入前发际5.5寸,再旁开1.5寸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另说在头正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