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四。多因产后肾虚不固,开合失职;气血虚弱,气不能约束或产伤膀胱所致。症见尿遗下不禁。肾虚不固者,兼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治宜益肾固摄,方用肾气丸合桑螵蛸散;气血虚弱者,兼见倦怠乏
①出《针灸甲乙经》。即归来,见该条。②出《外台秘要》。即承泣。见该条。
推拿方法。即提痧。《急救痧证全集》卷上:“扯痧法(即提痧):南方秋夏,痧症最多。曾见人卒病,扯痧不药立愈。其法用水拍湿结喉及两边(即人迎穴)皮上、两手臂弯(即曲泽穴,在腕中)皮上、两腿弯(即委中穴)皮
又称内实。①指外邪化热入里,结于胃肠,出现壮热、烦渴、腹痛、便秘等腑实证候。②泛指人体内部气血郁结、停痰、食滞、虫积等。
书名。系《治痧要略》(清·欧阳调律撰)和《痧症旨微集》(作者不详)的合刊本。《治痧要略》系康熙年间欧阳氏在郭志邃《痧胀玉衡》一书的基础上提要汇辑而成。内容简明,偏重于方论。《痧症旨微集》,列述多种痧症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又名羊毛疔瘤。初起头疼身发寒热,状类伤寒,但前心后心有红点如疹形,紫黑者为老,淡红者为嫩。先将紫黑疹点用针挑出,如羊毛状,前后心共挑数处,用黑豆芥麦研粉涂之,汗出而愈;一法用
【介绍】:清代医生。字梦卢,又字子方。浙江桐乡人。精于医术,家藏医书数万卷,著有《千里医案》等书。
鼓胀之一。多因饮酒过量,损伤脾胃,水湿停聚而致。《景岳全书·杂证谟》:“少年嗜酒无节,多成水鼓。……盖酒性本湿,壮者气行则已,酒即血也;怯者着而成病,酒即水也。不惟酒为水,而血气既衰,亦皆随酒而悉为水
病证名。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即风牵斜。详该条。
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即相思子,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