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脱疽

脱疽

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四。又名脱痈脱骨疽脱骨疔敦痈甲疽蛀节疔蜣螂蛀。本病多发于足趾,溃久则趾自落、故名脱疽。多因过食厚味,以致郁火毒邪蕴于脏腑,加之肾阴亏损,不能制火而发;或因外感湿毒邪,营卫不调,气血凝滞而成。本病发病缓慢,初起患趾色白发凉,麻疼,日久患趾如煮熟红枣,痛如火烧,逐渐由红转暗变黑,足趾坏死脱落并向足背小腿蔓延。甚至出现五败症等。治宜滋肾养血健脾益气,活血解毒为主。可随证选服解毒济生汤阳和汤顾步汤四妙勇安汤人参养荣汤等。外治:早期不痛宜隔姜灸、痛宜大麦米煮饭、芙蓉叶各15克,捣贴以止痛,或附子干姜吴萸等捣敷脚心;若腐烂黑焰、痛不可忍者,宜用大甘草研极细末,香油调厚敷,一日一换,勿间断;腐去后再以生肌玉红膏生肌散敷之;若黑坏死,则应手术切除之。本病相当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闭塞性动脉粥样硬变。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现多分为寒凝络痹、气血郁滞、阴虚热毒、气血双虚四种类型。在治疗上,按照分型多用既定方剂为基础、又根据病情辨证施治,予以加减,疗效有所提高。

猜你喜欢

  • 五气

    ①五种气味:臊气,焦气,香气,腥气,腐气。《素问·六节脏象论》:“天食人以五气。”张景岳注:“天以五气食人者,臊气入肝,焦气入心,香气入脾,腥气入肺,腐气入肾也。”②五运之气,即金、木、水、火、土。《

  • 星夏汤

    《类证治裁》卷三方。半夏、天南星、香附、石膏、栀子。水煎服。治胃有痰火而暖气者。

  • 失枕入骱奇妙手法

    正骨手法。即落枕的治疗方法。见《接骨全书》:“失枕有卧而失,有一时之误失。使其低处坐定,一手拔其首,一手拔其下颏,缓缓伸直也。”

  • 方技

    古代泛指有关医药的技术和知识。《汉书·艺文志》:“方技者,皆生生之具……故论其书,以序方技为四种。”按四种包括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同书又记有“凡方技三十六家,八百六十八卷”,分别记述了医经七家,2

  • 坤元是保

    妇科著作。2卷,续集1卷。宋·薛轩约撰于1265年。此书仅见近代传抄本。上卷简论诊脉法、病因及月经胎产诸病;下卷载女科方100首。方剂名均按“降都春”(词曲牌名)一阕中的韵文依次编目,可供临床参考。

  • 脾肚发

    病名。出《外科百效全书》卷三。即上发背。见该条。

  • 相胜之脉

    色与脉相克(脉克色)之脉象。例如面色白得数脉,面色赤得沉脉之类。提示病情重笃。《难经·十三难》:“经言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相胜之脉者即死。”

  • 藏俞

    指五脏所属诸阴经的井、荥、输、经、合诸穴,每经五穴,五五二十五穴,左右合之,共五十穴。《素问·气穴论》:“藏俞五十穴。”

  • 莲花细舌

    病名。系指舌下生物如莲花状者。《焦氏喉科枕秘》卷一:“此症因心经积热,及气郁劳伤,兼挟暑湿热之气而起,舌下生五峰,尖似莲花之状。三峰者轻,七峰者重。”治宜清心凉血、解毒祛痰。可选用***地黄汤、黄连温胆

  • 陈白云

    【介绍】:元代医生。绍兴(今浙江绍兴)人。善医术,项昕从他学医,授五诊奇侅,治病有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