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素体阳虚或久病不愈,亏损过度,老年体弱所致。症见形寒肢冷,精神不振,气短而喘,腰膝痠软,阳萎,滑精,夜多小便,舌淡胖,苔白厚,脉沉迟,两尺脉弱。治宜补肾阳。
见《中药志》。为荆芥之别名,详该条。
即舌謇。详该条。
【介绍】:见章迪条。
指十二经之络脉。《素问·气穴论》:“孙络之脉别经者……传注十二络脉。”
病证名。因肝肾阴虚所致的牙痛症。见虚火牙痛条。
古病名。清·曾懿《妇科良方》:“产后小儿生下失血过多,遂遗下一物,如脂膜状,乃气血素亏,产前劳伤,肝之脂膜,随血崩堕,名曰肝萎。治宜大补气血,略加升提之品。”类似胎膜残留。
即上颌骨的齿槽突。载附上颌齿。
【介绍】:见周洪条。
出《名医别录》。为蜻蜓之别名,详该条。
①出《质问本草》。为八角乌之别名。②见《四川常用中草药》。为卜芥之别名。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