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救荒本草》。为豨莶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胆木之别名,详该条。
见《外科正宗》卷一。即黍米寸金丹,见该条。
即四气街。《灵枢·动输》:“四街者,气之径路也。”见气街条。
见《草药手册》。为白及之别名,详该条。
出《本草经集注》。即黄柏,详该条。
病证名。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又名脏寒泻。因婴儿断脐失护,风冷乘入,传于脏腑而引起。症见粪色清白,腹痛肠鸣。先用和气饮(苍术、紫苏、防风、赤苓、豆豉、藿香、陈皮、厚朴、炙甘草、生姜),温散
【介绍】:清医家。名大升,号南山。江苏吴县人。内阁中书雷嗣源之子。自幼习儒,工诗,善琴,尤精医学。乾隆元年(1736年)举鸿博不就而隐于医,治病多良效,尤精于丸、散、膏、丹之配制,为时所重。创设雷允上
用活血药或结合理气药以祛除瘀血的治法。详祛瘀活血条。
古病名。指传尸之初起不甚者。见《外台秘要·传尸方》:“传尸,亦名转注,以其初得,半卧半起,号为殗殜。”可用吃力伽(白术)丸治之。参见传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