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南川药物试验种植场《常用中草药手册》。为广枣之别名,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位于腰部,当肾俞穴直下3寸处。主治消渴,小便频数等。艾炷灸3~7壮。
【介绍】:宋代医家。生平不详。撰有《备问方》1卷,已佚。
【介绍】:晋代医生。字敬之。治病常兼用符咒等。
推拿手法名。在患者肢体的内侧面,由远端推向近端。有理顺筋脉的作用。
真阴不足,津血亏损而致阳气浮越于上的病机。症见头目眩晕、面色潮红、目赤、咽干、喉痛、牙痛等。治宜滋阴降火。
病证名。见《女科备要》。即经水不止,身发肿满。详该条。
指针刺时,针体进入机体的深浅程度。《素问·刺要论》:“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勿过其道。”指出针刺时要根据疾病的情况,采用适当的深度。一般在肌肉丰厚处可予深刺,在重要脏器邻近的穴位或肌肉浅薄处则
见《本草备要》。即柽柳,详该条。
病名。出《目经大成》卷二。即木疳。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