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经脉不调

猜你喜欢

  • 济世良方补遗

    参见济世良方合编条。

  • 藕节疤

    见《中药志》。即藕节,详该条。

  • 消癍活命饮

    《医方经验汇编》方。川大黄(酒炒)、黄芩(酒炒)、连翘、甘草、栀子(炒黑)、苏荷,板蓝根、青黛、西洋参(隔汤燉)、当归(酒洗)、大生地(炒)、广郁金、紫背浮萍、紫菊花(亦可用根)。水煎服。治葡萄疫。

  • 龟头皮裹

    病证名。指阴茎包皮过长,覆盖龟头,小便沥涩的病证。《医门补要》卷中:“以骨针插孔内逐渐撑大,若皮口稍大,用剪刀将马口(即尿道外口)旁皮用钳子钳起,量意剪开,速止其血;或用细针穿药线,在马口旁皮上穿过,

  • 血咳

    见《叶天士女科证治秘方》。即经来咳血。详该条。

  • 叶香侣

    【介绍】:见叶慕樵条。

  • 后山骨

    骨名。又名枕骨。即枕外隆凸。《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后山即头后枕骨也。其骨形状不同,或如品字,或如山字,或如川字,或圆尖,或月芽形,或偃月形,或鸡子形,皆属枕骨。”

  • 开郁舒经汤

    《万病回春》卷四方。紫苏、陈皮、香附、乌药、川芎、苍术(米泔制)、羌活、天南星(姜汁制)、半夏、当归各八分,桂枝、甘草各四分。为末,加生姜三片,水煎,入竹沥、姜汁少许服。治妇人情志抑郁,气滞经络,手足

  • 肝主升发

    肝气的一种作用。肝的功能正常时,如春天树木,充满生机,表现升发之象。但升发太过,则为肝阳上亢,反会出现头痛、眩晕等证候。

  • 补脾摄血

    同补气摄血。是治疗脾不统血,气不摄血所致的出血证候的方法。如月经先期,血量较多,色淡质稀,脉虚弱无力;下血紫暗,或先便后血、脘腹隐痛、面色白,脉细弱;反复皮下出血,神疲乏力,头眩心悸,脉虚细弱;溃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