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祛痰丸

祛痰丸

①《瑞竹堂经验方》卷二方。人参木香、煨白术茯苓青皮(去瓤)、陈皮(去白)各一两,槐角子、半夏各七钱半,天麻一两,皂角(去皮弦,酥炙)五钱。为细末,生姜自然汁打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食后临卧温酒或姜汤送下。治风痰喘嗽。②《证治准绳·类方》第五册方。生南星、生半夏、赤茯苓(去皮)、陈皮(去白)、炮姜各等分。为细末,煮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米饮送下。治风痰头眩恶心,胸膈不利。③《杂病源流犀烛·身形门》卷二十五方。皂角(姜制)、半夏各一两,橘红桔梗、天麻各五钱,大黄(酒浸后,纸裹煨三次)二两,黄芩七钱,薄荷三钱,青礞石白芷甘草各一钱。为细末,蒸饼为丸,临卧茶水送。治痰热生风而致的雷头风头痛而成核块,头中有如雷鸣。

猜你喜欢

  • 光菇

    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为光慈菇之简称,详该条。

  • 腰股痛

    证名。出《素问·气交变大论》。又称腰腿痛。指腰痛连及股部之症。以肾虚风寒湿侵袭者多见。治宜补肾,祛风散寒化湿为主。可选用草薢散、牛膝丸等方。

  • 三焦蒸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 催乳

    又称通乳、下乳。指治疗产后缺乳的方法。由于气血虚弱而致缺乳,症现乳汁全无,或有而不多,乳房无胀痛感,面白唇淡,食少便溏,治宜补血益气,佐以通乳,方用通乳丹加减(方见缺乳条);由于肝郁气滞而致缺乳,症现

  • 妇科秘方

    见竹林寺女科秘书条。

  • 大赫

    经穴名。代号KI12。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阴维、阴关。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位于腹正中线脐下4寸,旁开0.5寸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另说在脐下3.5寸,旁开0.5寸(《针灸甲乙经》)

  • 桑果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即桑椹,详该条。

  • 日日新

    见《广州植物志》。为长春花之别名,详该条。

  • 会厌

    解剖部位名称。出《灵枢》。位于舌部及舌骨之后,形如一树叶,柄在下,能张能收,呼吸语言时会厌开启,饮食吞咽或呕吐时,则会厌关闭,以防异物入气道。《儒门事亲》卷三:“会厌与喉上下以司开阖,食下则吸而掩,气

  • 医方捷径指南全书

    书名。二卷。清·王宗显辑。约成书于1644年。上卷记述单味药药性、功用;下卷分科、分证介绍方剂,并附救急方数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