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瞳神散大

瞳神散大

病证名。亦名瞳子散大瞳人散杳瞳神阔大瞳人开大。《证治准绳·杂病》:“瞳神散大,而风轮反为窄窄一周,甚则一周如线,……若初起即收可复,缓则气定膏散,不复收敛。”病久或失治,黄精(晶状体)可变混浊。此症可见于绿风内障青盲、眼外伤等病。①发病迅速,头眼胀痛,泪热羞明抱轮红赤,黑睛雾状混浊,眼珠变硬,视力下降,脉弦苔黄者,常系风热、郁怒、肝胆实火等为患。火性散,挟风益炽,风火升扰,故瞳神散大(证治参见绿风内障条)。②外眼无特殊改变,而瞳神散大,视物昏渺者,常为肝肾不足,精血亏虚所致,“阴主敛,阴虚则瞳子散大而为目昏花”(《赤水玄珠》卷三)。宜滋阴益气,用益阴肾气丸加减。③因撞击、跌扑等外伤引起者,为气滞血瘀所致,宜活血化瘀,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猜你喜欢

  • 梁关

    【介绍】:见关梁条。

  • 虚泄

    ①指大便溏泄之属于虚证者。多因脾胃虚弱,肾阳衰微所致。症见面色萎黄,倦怠乏力,食少嗳气,大便稀薄而无酸臭味,舌淡嫩苔白,脉虚等。治宜补中温肾。②指脉虚而又下泄,为阴血损耗之候。《素问·玉版论要篇》:“

  • 沈彤

    【生卒】:十八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贯云,号果堂。吴江县(今属江苏)人。精研医学,尤长于骨科学,撰有《释骨》一书(有乾隆间刻本),主要参考《内经》所述人身诸骨,参考其他书藉,引证《说文》等书,考证

  • 耳蕈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一。①由肝胃肾三经之火毒凝聚而成。症见耳孔内赘生物,头大蒂小,形似蘑菇,微肿闷疼,若色红皮破者,偶然犯之,则痛引头顶。治宜清热泻火,解毒止痛。内服栀子清肝汤加减。外用硇砂散点

  • 箭头草

    见《普济方》。为紫花地丁之别名,详该条。

  • 新刊仁斋直指小儿附遗方论

    见仁斋直指小儿方条。

  • 鼻赤

    病证名。见《平治会萃》卷三。即酒齇鼻。详该条。

  • 蟾香散

    即金蟾散第一方,见金蟾散条。

  • 五宫

    ①指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灵枢·九宫八风》:“太一居五宫之日,病风折杵木,扬沙石。②指中央土位。《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五宫。”亦即胜复之邪,损害所及的方位是中央。③指藏精

  • 方氏脉症正宗

    综合性医书。又名《医学正宗》。4卷。清·方肇权撰。刊于1746年。本书以脉诊与辨证为纲,卷1以辨脉为主;卷2~4分述内、儿、妇、外各科多种病症证治,每一病证分述病因、辨证、治法、方药及治案;卷末附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