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竹林寺妇科秘方考》:“逐日经来有几点便住,或五日或十日,又来几点,一月之间常来三、四次,面色青黄,先用胶艾汤(川芎、艾叶、熟地、红枣、阿胶珠),后用紫金丸(三棱、莪术、良姜、乌药、枳壳、槟榔
【介绍】:见许佐廷条。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积雪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肛门奇痒出虫,及局部红肿的证候。为湿热积滞,虫蚀于肛所致。外用苦参、地肤子、百部煎水温浸。参见阅小儿肛痒条。
红舌中见有裂纹如人字形。为心火燔灼,热毒上炎之象,宜凉膈散清上泄下(见《伤寒金镜录》)。
见张氏医通条。
病证名。指妊娠期下肢抽痛,反复发作。多因肝血不足或感寒所致。若素体血虚,或妊娠恶阻严重,化源不足,孕后精血聚以养胎,肝血愈虚,筋失所养。症见妊娠期下肢酸楚或抽搐疼痛,步履不便,夜间或入睡后尤甚,面白形
古病名。出《灵枢·水胀》。指女子下腹部有块状物,而月经又能按时来潮的病症。多因气阻血瘀,癖结所致。《灵枢·水胀》:“肠覃者,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瘪肉乃生。
病名。即暴聋。《卫生宝鉴》卷十:“夫卒耳聋者,由肾气虚为风邪所乘,搏于经络,随其血脉上入耳,正气与邪气相搏,故令耳卒聋也。”详暴聋条。
出《尔雅》。为壁虎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