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耳子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即白木耳,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即白木耳,详该条。
见《生草药性备要》。即芋头花,详该条。
婴儿出生后,左右顶骨与额骨形成的菱形骨间隙。参见囟条。
即化燥。见该条。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四。多由风寒外侵,风盛血燥,寒滞血脉,肤失濡养而成。患处皮肤枯燥,干裂疼痛,甚则皮脱。用葱汤外洗,涂润肌膏。
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指婴儿出生后,第一次所排的粪便。一般初生儿于一日内均可排出粪便,呈青绿色,如过时而不解者,多为胎热所致。
出《眼科要览》。为马蹄金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嘿通“默”。密嘿,沉默不语之意。《灵枢·五乱》:“故气乱于心,则烦心密嘿。”参见忧郁条。
骨名。又名天灵盖。详该条。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鲫鱼胆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即产儿额先露。清·周纪常《女科辑要》:“名仰顶生者,谓额角已露,顶却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