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类型之一。《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正气引邪,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病情较中络略重。《医学正传·中风》:“或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隔,但手足不遂,语言
①骼。①泛指骨的高起处。《灵枢·邪客》:“地有山石,人有高骨。”②腰椎骨。《素问·生气通天论》:“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③腕骨中位于外侧之骨,即腕后高骨。解剖名桡骨茎突。《医宗金鉴·正骨心法
见《本草纲目》。即蛇蜕,详该条。
即痧药丸,见该条。
【介绍】:宋代医家。生平不详。撰有《吴得夫集验方》7卷,已佚。
①见清·汪连仕《采药书》。为土大黄之别名。②见苏州医学院等《中草药手册》。为景天三七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大腹皮之处方名,详该条。
《素问》篇名。本篇以阴阳五行为中心,联系人体的变化来讨论发病的规律。文中论述了天地、四时、日夜、脏腑、五色、五味、五音等不同事物的阴阳属性,指出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进而强调摄生和“藏精”的重要性。作者认
见本草选条。
病证名。指头皮光滑,额角胀大的病态。清·程杏轩《医述·幼科集要》:“颅胀,与囟填不同,……头皮光急,额角胀大,乃肝肾虚热上冲。”治宜育阴之剂以镇之,用地黄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