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病名。《喉科金钥》卷上:“杨梅结毒,咽喉腐败,年久月深,患成天空,鼻孔塌陷。”所谓天空,系梅毒后期硬腭处树胶肿破坏并形成特异性溃疡所造成的穿孔,(并与鼻腔相通),因旧时民间称上腭为“天花板”,故有天
脉的阴阳兼象之一。如脉长而沉涩。《难经·四难》:“一阳二阴者,谓脉来长而沉涩也。”
外科著作。原书1卷,22篇。宋代作品,原撰人佚名,东轩居士增注,约撰于12世纪初。现存本为清代编写《四库全书》时的辑佚本,析为2卷,但已不全。卷上为痈疽论治,“五发”(癌、瘭、疽、痼、痈)图说,试疮溃
病证名。出《医学纲目》。又名血痢、赤痢。为热毒内迫于血,肠络损伤,血从下泄所致。治宜凉血止痢。用茜根汤。
见傅青主女科条。
病名。又作鬲消。即上消。《素问·气厥论》:“心移热于肺,传为鬲消。”张志聪注:“鬲消者,鬲上之津液耗竭而为消渴也。”详上消条。
【介绍】:见戴思恭条。
病名,即杨梅疮。《幼幼集成》卷四:“小儿患此者,实由父母胎毒传染而致,然非寻常胎毒可比。……小儿梅疮,最为恶候,倘发于一二月间,或半周之内,最难救治,以其毒禀先天,来路既远,方药难及,即日服数匙之药,
【介绍】:见程邦贤条。
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详十三指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