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①中药炮制法之一。将药物放在清水或其他液体(醋、药汁等)内煎煮。如芫花用醋煮,可减弱其毒性;朴硝与白萝卜同煮成玄明粉。②即煎药法。详该条。

猜你喜欢

  • 岩马桑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山腊梅叶之别名,详该条。

  • 风热吐血

    病症名。指风热损肺所致的吐血。《金匮翼·诸血统论》:“风热吐血:风,阳邪也;热,火气也。并入络中,则血溢络外。其证乍寒乍热,咳嗽口干,烦躁者是也。宜以辛凉入血之药治之。”方如《圣惠》荆芥地黄汤、《圣济

  • 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书名。又名《中西医判》、《中西医解》、《中西医学入门》。2卷。清·唐宗海撰。刊于1892年。本书将《内经》中的医学理论归纳为阴阳、脏腑、营卫、经脉、全体总论、诸病、望形、问察、诊脉、气味阴阳、七方十剂

  • 人体部位名。指股部(大腿部)。髀骨即股骨,《灵枢·骨度》:“两髀之间,广六寸半。”

  • 心经

    ①手少阴心经之简称。见该条。②推拿穴位名。见陈氏《小儿按摩经》。又名心、心火、心主。位于中指远端的指腹面。能退热发汗、通利小便,治火眼、口疮、惊搐等症。《小儿推拿广意·阳掌十八穴病诀》:“心火,推之退

  • 刘沫

    【介绍】:宋代儿科医生。字道源。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撰有儿科专书(疮疹诀》。

  • 肌肤甲错

    证名。皮肤枯燥如鳞甲交错之状。多因干血内结、痈脓积滞,津血不能外荣,或因温邪久留,阴液耗伤所致。《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肌伤,劳伤,经

  • 李守道

    【介绍】:明医生。字存吾。浦城(今属福建)人。少治经史,因读华佗传,谓:狱吏畏法,不敢受遗书,曷不授吴普、樊阿,仅为五禽戏耶?攻读岐黄,细思《素问》、《灵枢》之旨,久之而悟。诊疗辨析阴阳,且试辄验,尤

  • 隔盐灸

    间接灸之一。出《千金要方》。用炒过的细净食盐填至略高于脐孔,上置大艾炷施灸(如患者脐孔不是凹形者,可用湿面条围敷脐周,中纳食盐施灸),具有回阳固脱,温补下元的作用。适用于中风脱症,虚寒腹痛,霍乱(非真

  • 隔蒜灸

    间接灸之一。出《千金要方》。取厚3毫米左右的鲜大蒜片,以细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穴上施灸。一般每次5~7壮。适用于疮疖初起,毒虫咬伤,瘰疬,肺结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