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项部。《灵枢·痈疽》:“疽者,上之皮夭以坚,上如牛领之皮。”
见《贵阳民间药草》。为绛梨木子之别名,详该条。
出《滇南本草》。为赤阳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问答》。为冬虫夏草之简称,详该条。
《银海精微》卷下方。防风、黄芩、桔梗、茺蔚子各三两,大黄、玄参、细辛、五味子各一两。为粗末,每服五钱,水煎,食后服。治膜入水轮,日久失治伤瞳神者。
出《灵枢·经别》。即手阳明经别,详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两种性能相类的药物同用,以互相增强作用。如知母配黄柏。
又名募原。①胸膜与膈肌之间的部位。《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王冰注:“膜,谓膈间之膜;原,谓膈肓之原。”丹波元简认为:“盖膈幕(膜)之系,附着脊之第七椎,即是膜原也。”(《医剩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疔疮生于眼角外者。治见疔疮条。
病名。小便不利证之一。见《症因脉治》卷四。多由热结脏腑所致。热在肺与胃肠者,小便不利而兼见喘咳面肿,气逆胸满,脉数。宜用清肺饮、黄芩泻白散、黄连枳壳汤、清胃汤等方。热在心与小肠者,小便不利而兼见烦热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