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漏泽园

漏泽园

宋代福利设施。据载系专为收葬无依无靠的尸骨而设。

猜你喜欢

  • 道藏

    书名,为一大型丛书。约成书于宋代(960~1279年间),系道家仿佛家的大藏经编辑而成。内容庞杂,包罗甚广,不少是专为祈祷神仙的,有些是子书,也有医书。《内经》、《千金方》亦被包括在内。其他如炼丹、服

  • 在颊部的后方,耳根前方的部分。《灵枢·五色》:“蕃者,颊侧也。”

  • 摇摆触碰法

    中西医结合的正骨八法之一。横断骨折经过适当手法使之基本复位后,可用本手法。即一手固定骨折部,并将骨折远端向左右上下稍稍摇摆,再沿骨折纵轴加以对挤,使已复位的骨折断端面接触得更加紧密稳固,并可藉以检查骨

  • 阴阳俱溢

    溢,指脉来盈溢、洪盛。古代脉诊寸口(脉口)属阴,人迎属阳,若人迎与寸口脉俱洪盛如溢,示邪盛正衰,病进。《灵枢·终始》:“人迎与脉口俱盛三倍以上,命曰阴阳俱溢。”

  • 首风

    古病名。《素问·风论》:“新沐中风,则为首风。”《圣济总录·首风》:“新沐之人,皮腠既疏,肤发濡渍,不慎于风,风邪得以乘之,故客于首而为病,其证头面多汗,恶风头痛。”《增补内经拾遗方论·首风》:“新沐

  • 外感嗽血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卷二。指因外感时邪,损伤肺络的咳嗽吐血。因肺热内郁,风寒外束者,症见发热形寒、咳嗽、脉象浮大。宜清热解表,用泻白散加荆芥、防风、葛根之属。因风热犯肺者,症见发热口干,脉象浮数。宜

  • 上膈

    《灵枢经》篇名。本篇首论气为上膈之证,故名。内容从气为上膈、虫为下膈两方面作为讨论的纲领,着重阐述膈证中属于虫痛的病因、症状和疗法。

  • 明代彝医方

    民族方书。作者不详。约成书于1566年。前后传抄11次。全书共16面。载病名76个。按病名分为:疮症、风症、痛症、伤症、不通症、其他症、产后病、毒症等8类。载药275味,方剂243首。按病名、药方、用

  • 痿论篇

    《素问》篇名。痿,同萎,四肢枯萎不用也。本篇以五脏五体之所合,分别论述了痿躄、脉痿、筋痿、肉痿、骨痿的病因、病理、辨证和治疗,以及五脏之痿始于肺和治痿独取阳明的道理。故名。

  • 经来浮肿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多因脾虚水湿不化,泛溢肌肤而致。宜调理脾胃,行气利水。用木香调胃汤(木香、陈皮、车前子、甘草、三棱、莪术、红豆蔻、大腹皮、砂仁、苍术、木通、萆薢、山楂、姜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