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丁瓒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虎口疔。见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伸筋草之别名,详该条。
即枕骨。又名后山骨。详后山骨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秋鼠曲草之别名,详该条。
指五脏有病取其原穴进行治疗的方法。《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如肾脏疾患取足少阴肾经的太溪;肝脏疾患取足厥阴肝经的太冲等。
见《福建民间草药》。即油桐子,详该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老鼠耳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乳食停滞,腹中出现癖块者。《小儿药证直诀》:“小儿病癖,由乳食不消,伏在腹中,乍凉乍热,饮水或喘嗽,与潮热相类,不早治,必成疳。”治宜消乳导滞。便秘者,用保和丸加大黄;便通者,用大安丸加鸡内
病证名。《目经大成》卷二:“此证皆由患疾,妄称时眼,不以为意,……致风邪深入,久而不瘳,然后内急外弛,皮宽弦紧,睫渐拳倒。”即倒睫拳毛。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