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洞天奥旨

洞天奥旨

外科著作。又名《外科秘录》。清·陈士铎述。16卷。刊于1694年。本书托名“岐伯天师”所传,故以《洞天奥旨》为书名。卷1~4统论疮疡病候,诊法及用药;卷5~13记述外科、皮肤科及金刃、跌打、虫兽伤等150余种病证的治法;卷14~16选录各家外科治疗方剂。作者治疗外科病证十分重视辨明经络阴阳,内容比较丰富,用药颇有独到之处。

猜你喜欢

  • 脱髎

    病名。见《伤科汇纂》卷三。即脱臼。详该条。

  • 透邪

    亦称达邪透表。即透达表邪的治法。外感表证,须透邪外出,故称。

  • 热渴

    病证名。因实热而口渴。《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六:“小儿气血盛者,则脏腑生热,热则脏燥,故令渴。”治宜清热保津。用白虎汤。

  • 热罨(yǎn 掩)

    罨法之一。用热汤或热药汁作局部掩覆的方法。有止痛、消肿、醒神的作用。例如用湿热毛巾罨头面醒酒,罨关节、腹部止痛;以布浸热药汁湿罨患处去痹消肿。

  • 热翳

    证名。出《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肝风热邪生翳膜,其邪气未除,红丝涩痛,翳较浮嫩者属热翳。参见翳条。

  • 程孟博

    【介绍】:见程约条。

  • 孟春沂

    【介绍】:见孟继孔条。

  • 膑骨

    ①经穴别名。出《针灸大全》。即环跳。见该条。②解剖学名词。

  • 假反

    反治法之一。使用寒凉药以治疗真热假寒证,或使用温热药以治疗真寒假热证,称假反。以其治疗系顺从疾病假象的假象,实质上仍属正治法。故称。

  • 湿痰眩晕

    病名。见《证治汇补·眩晕章》。因湿痰壅遏清阳所致。证见头目昏重,胸闷纳呆,恶心呕吐,体多肥胖,苔白腻,脉濡。治宜燥湿化痰。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温胆汤等方。兼见气虚者,宜六君子汤。参见痰晕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