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洗肝明目散

洗肝明目散

①《增补万病回春》卷五方。当归尾、川芎赤芍药生地黄黄连黄芩栀子石膏连翘防风荆芥薄荷羌活蔓荆子菊花白蒺藜草决明桔梗甘草等分。为粗末,水煎,食后服。治风热犯目,赤肿疼痛。②《证治准绳·幼科》集六方。当归、川芎、防风、栀子、龙胆草柴胡木贼、羌活、密蒙花各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淡沙糖水调下。治肝热,小儿痘疮入眼

猜你喜欢

  • 不能食

    证名。出《素问·评热病论》。指食欲减退,甚则不进饮食。《杂病源流犀烛·伤食不能食源流》:“不能食,脾胃俱虚病也。东垣云,脾胃旺,能食而肥;脾胃虚,不能食而瘦,此之谓也。故治之者必当知不食之故。由于脾胃

  • 害蜚

    六经皮部之一,阳明皮部名。“害”古与盍、阖通用,应读作“阖”,“蜚”是阳气飞动之意。阳经以阳明为阖,故称“害蜚”。《素问·皮部论》:“阳明之阳,名曰害蜚,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阳明之络也。”说

  • 大趾

    足的第一趾。又名足大趾。《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

  • 下巴颏

    颏的俗称。详颏条。

  • 桃花癣

    病名。见《外科证治全书》卷四。即吹花癣。详该条。

  • 外感嗽血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卷二。指因外感时邪,损伤肺络的咳嗽吐血。因肺热内郁,风寒外束者,症见发热形寒、咳嗽、脉象浮大。宜清热解表,用泻白散加荆芥、防风、葛根之属。因风热犯肺者,症见发热口干,脉象浮数。宜

  • 拯阳汤

    ①《罗氏会约医镜》卷九方。蜜炙黄芪一两,白术三钱,附子二至三钱,干姜(炒黄)一钱半,炙甘草一钱,熟地黄一两,当归身三钱。水煎服。功能益气固脱。治血脱气亦随之而脱,以致昏愦者。方中加人参更佳;若泄泻,去

  • 黄液上冲

    病证名。指黑睛黄仁间积脓的病证。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又名黄膜上冲、推云、内推云。多因风热火毒,外伤失治等引起。证见黑睛与黄仁之间下份,出现黄色或黄绿色脓液,有明显之脓平面,头眼剧痛,羞明难睁

  • 神聪

    经外奇穴名。出《银海精微》。别名四神聪。原说位在百会四边各开2.5寸。今多据《太平圣惠方》定位于百会前、后、左、右各开1寸处。主治头痛,目眩,癫痫,狂乱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1~3壮;或艾

  • 成安大夫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翰林医官院,始置于政和年间,官阶从六品,系以原军器库使之官职改称者。参见翰林医官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