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奇穴名。《备急千金要方》:“大人癫,小儿惊痫,灸背第二椎及下穷骨两处,以绳度,中折绳端一处,是脊骨上也,凡三处毕,复断绳作三折,令各等而参合如厶字,以一角注中央灸,下二角侠脊两边,便灸之,凡五处也
病名。指肺痈病的咳嗽。《万病回春》卷四:“肺痈嗽者,口中辟辟燥,嗽即胸中隐隐痛,嗽伤肺叶而成也。先用保肺治嗽药,后用收敛疮口,以合欢树皮、白及、白敛煎服。”《校注医醇賸义·咳嗽》:“肺气壅塞,致成肺痈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即疳湿。详该条。
病各。即踝关节脱臼。见《疡医准绳》卷六。又称脚板上交出臼、踝骨脱、脚踝骱出。多因跌扑、扭撞所致。伤后局部肿胀、疼痛、跟骨变长、胫腓骨下端向前突出;严重者可见脚根向前,脚趾向后,剧烈疼痛,不能活动。治法
即心血虚。详该条。
二月所行之道。《汉书》:“日有中道,月有九行,……月有九行者,黑道二,出黄道北。
病证名。《竹林寺妇科秘方考》:“经水内有白虫如鸡肠,满腹疼痛。宜推虫从大便出。先用追虫丸(续随子、槟榔、牵牛子、大戟、甘遂、芫花、当门子),后用建中丸(黄芪、肉桂、甘草、白芍)。”
《外台秘要》卷七引张文仲方。蜀椒(出汗)、半夏各一升,炮附子一两。为末,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丸,日三次。治胸中气满,心痛引背。
见《普济方》卷三百五十八。即疮痘喘、惊风喘,虚肿喘、吐泻喘、下痢喘。为邪胜正衰,元气将脱的危象。
十二经别之一。原称手少阳之正。即手少阳三焦经别行之正经。《灵枢·经别》:“手少阳之正,指天,别于巅,入缺盆,下走三焦,散于胸中也。”在头部从手少阳三焦经分出,别走头顶,向下进入缺盆,历走上、中、下三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