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气秘

气秘

病证名。见《济生方·大便》。指气滞气虚所致的便秘。《证治要诀·大便秘》:“气秘则气不升降,谷气不行,其人多噫。宜苏子降气汤加枳壳,吞养正丹,或半硫丸来复丹;未效,佐以木香槟榔丸;欲其速通则枳壳生用。”《症因脉治·大便秘结论》:“气秘便结之症,心腹胀满,胁肋刺痛,欲便而不得便,此气实壅滞之症也。若质弱形弱,言语力怯,神思倦怠,大便不出,此气虚不振之症也。”多因七情郁结,气壅大肠,或中气不足,传送无力所致。可选用枳桔汤、四君子汤等方。《医碥·大便不通》:“有气秘,气壅塞不通,不升不降,其人多噫。实者破结导滞,木香槟榔、枳壳、陈皮杏仁等类。虚者,补而行之,不宜破者,人参多用。”“若气少气弱,无力推送,则惟有助气而已。丹溪云:肺气不降,则难传送。用枳壳、沉香诃子、杏仁等;老人虚人津液少,宜滑之,用胡麻、麻仁、阿胶等。”《杂病源流犀烛·大便秘结源流》:“有由气秘者,气不升降,谷气不行,善噫,宜苏子降气汤加枳壳。”参见大便秘结条。

猜你喜欢

  • 不退位

    运气术语。谓主司之六气过时而不退,继行其令,引致该气的延长。《素问遗篇·本病论》:“所谓不退者,即天数未终,即天数有余,名曰复布政,故名曰再治天也,即天令如故而不退位也。”

  • 金梳子草

    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眼子菜之别名,详该条。

  • 麻疹喑

    病证名。指患麻疹而失音者。常见于小儿。多因小儿麻疹后肺胃余毒未尽,复感风邪,致失声不语,咳嗽等。治宜祛风邪,清解余毒。方用蝉蜕、牛蒡子、射干、桔梗、连翘、甘草、前胡及养阴清热药等。参见麻疹、瘖等条。

  • 臧中立

    【介绍】:北宋医生。字定民。毗陵(今江苏常州市)人。元丰年间(1078~1085)旅居浙江鄞县,为人治病多获良效。崇宁年间1102~1106徽宗患病,招募良医诊疗,中立应召为之治愈。

  • 阴虚黄喉

    病名。见《喉科种福》卷五。多由素属阴虚之体或内伤久病,肾阴虚损,虚火上炎客于咽喉所致。证见满口皆黄,但其黄如淡金,干净无垢,口无涎丝,外显潮热或兼腰膝酸软,唇红颧赤。或如久病痨瘵之人等一派阴虚于下,阳

  • 董炳

    【介绍】:明代医家。字文化,号玉鹤,又号怀鹤。泗州(江苏宿迁东南)人。父亲董相是当地医生。他承继家传秘方,于1626年淮水泛滥时,避居楼上,编成《避水集验方》一书,已佚。

  • 灸疮膏药

    促发灸疮和保护疮面的膏药。据《医宗金鑑·刺灸心法要诀》载:以黄芩、黄连、白芷、金星草、乳香、淡竹叶、当归、薄荷、川芎、葱白各等分,用香油煎药去渣,再下铅粉熬成膏,专贴灸疮。日换1次。

  • 乳浆草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泽漆之别名,详该条。

  • 增损承气丸

    《外台秘要》卷六引《延年》方。前胡、大黄、炙枳实各七分,桂心、干姜、吴茱萸各五分,茯苓四分,芍药六分,炙厚朴、陈皮各十分,杏仁七十枚。为末,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七丸,服后稍停饮酒任性,以气宣下泄为度

  • 戈维城

    【介绍】:明代医家。字存桔。姑苏(今江苏苏州)人。对伤寒学有一定研究,著有《伤寒补天石》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