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医学约编十种条。
解剖部位名。见《伤科补要》卷二。即脚趾关节。
病名。见《外科证治全书》卷四。即蛭食。详该条。
病证名。又作血虚眩晕。《症因脉治·内伤眩晕》:“血虚即阴虚也,形体黑瘦,五心常热,夜多盗汗,睡卧不宁,头面火升,则眼花旋转。火气下降,则旋晕亦止,不比外感之常晕不休,不比痰火之暴发暴作,此血虚眩晕之症
见《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即鲜黄连,详该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一年蓬之别名,详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面部门》卷二十三方。辛夷一钱,荆芥、黄芩、天南星、半夏曲、神曲、白芷、苍术各八分。为粗末,水煎服。治风热郁滞,肺气不清,鼻生瘜肉,及鼻流浊涕,或稠涕若脓血,腥臭难闻,或流黄水,长湿无干
又称舟楫之药。某药在一个方中引导他药治上焦病证,有如船之载物上浮,故称。如桔梗、升麻之类,能引药上行达于高处。
见《医宗金鉴》卷六十一。即砭镰法。见该条。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即胎前头痛。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