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云南中草药选》。为罗锅底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疡医准绳》卷三。即眉疽,见该条。
《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卷五十一方。人参、制附子各等分。为细末,炼白蜜为丸绿豆大,每服三分至一钱,白开水送下。治脾肾虚寒,不时易泻,腹痛,阳萎,怯寒等症。
出《王叔和脉诀》。即分娩,详该条。
出《本草图经》。为黄芪之处方名,详该条。
病名。《重楼玉钥》卷上:“此症生在帝中两边,靠于上腭左右俱有。皆红肿不能吞咽,甚至肿出舌上来,连舌亦痛。用刀之法,宜靠肿处将刀轻轻刺破,切不可深。”
明代以前针灸医家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四个经验穴,即足三里、委中、列缺、合谷。《针灸聚英·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说明头项、面口、肚腹、腰背部的病症,不论是虚实
病证名。见清·汪家谟《胎产辑萃》。亦名胎喘。病因脾肺素虚,孕后水气逆行,上乘于肺;或感受风寒,肺气失宣;或火动胎元,气逆作喘;及胎死不下,奔迫上冲等所致。症见痰喘气急,夜卧不安。脾肺素虚者,兼见四肢无
胀病之一。亦称虫积胀。指由肠寄生虫所致的腹胀。《证治汇补·胀满章》:“虫胀者,腹痛能食,善吃茶叶盐土等物。”《医学入门·鼓胀》:“虫积胀,腹痛,善吃茶盐之物。千金散、雷公丸、小儿使君子丸。大人虚者,木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狂走惊痫,灸河口五十壮。穴在腕后陷中动脉是。此与阳明同也。”《类经图翼》:“按此当是手阳明阳溪之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