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花
出《摘元方》。为柳花之别名,详该条。
出《摘元方》。为柳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即紫丸,见该条。
六律中的六阳律之一。详六律条。
即益气养血。详该条。
见《安徽中草药》。为仙桃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多因素体阳盛,过嗜辛辣,或感受热邪,或五志化火,热郁于内,损伤冲任,迫血妄行;或忿怒伤肝,肝经火炽,血失所藏等,以致经血妄动。症见突然阴道大量出血,或淋沥日久不止,血色深红,稠粘,面赤口渴,烦
【介绍】:清代文人兼医生。字载韩,号绎庵,又号琢崖,晚年自称胥山老人。长于诗文,兼通医学。在医学方面,辑有《医林指月》(丛书名。共收集十二种医书,刊于1767年,并校注《慎斋遗书》刊于1949年)。
出《傅青主女科》。即交接出血。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四。即发颐。见该条。
病证名。小儿哺乳停滞,消化不良。《医宗金鑑·幼科心法要诀》:“乳滞之儿,其候睡卧不宁,不时啼叫,口中气热,颅吐乳片,肚胀腹热,大便酸臭。”治当调和脾胃,兼以消导,用消乳丸。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半夏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