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手厥阴经筋

手厥阴经筋

十二经筋之一。《灵枢·经筋》:“手心主之筋,起于中指,与太阴之筋并行,结于肘内廉上,上臂阴,结腋下,下散前后挟胁;其支者,入腋,散胸中,结于臂(据《甲乙》、《太素》、《圣济》应为“贲”)。”经筋从手中指起始,与手太阴经筋并行,向上结于肘节内侧,经上臂内侧,结聚于腋下,向下分散在肘部前后;它的分支,进入腋内后,散布胸中,结于贲膈。

猜你喜欢

  • 轻解散

    《外科真诠》方。防风、天花粉各五分,麦门冬、生地黄、白芍药各三钱,桑白皮二钱,黄芩一钱,柴胡八分。水煎服。治手阳明经风热而致的天火丹,症见两臂或一臂赤肿少黄色。

  • 挛节

    证名。指骨节拘挛。为骨痹之外证。《素问·逆调论》:“病名曰骨痹,是人当挛节也。”《圣济总录》卷二十:“肾脂不长,则髓涸而气不行,骨乃痹而其证内寒也。……外证当挛节,则以髓少而筋燥,故挛缩而急也。”参见

  • 蒲槌

    出《本草衍义》。为蒲棒之别名,详该条。

  • 长桑君

    【介绍】:战国时代医家。名医扁鹊的老师,将自己一生所收集到的医方和个人的医疗经验尽传给扁鹊。

  • 头维

    经穴名。代号ST8。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足少阳之会。位于头部额角入发际0.5寸,距头正中线4.5寸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另说“在额角发际侠本神两旁各一寸五分”(《针灸甲乙经》

  • 祛寒法

    即温法。详该条。

  • 种玉

    出《广嗣纪要》。即种子。详该条。

  • 外科证治全生集

    书名。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清·王维德撰。刊于1740年。本书分6部分,即①论证,总述痈疽的诊治要点;②治法,按人体上、中、下三部分论各种外科病证的治疗;③医方,共载外科效方75首;④杂证,载内、

  • 内补黄芪丸

    《外科精要》卷下方。黄芪八两,木香、肉桂、沉香、乳香各一两,当归三两,绿豆末四两。为细末,用姜汁绿豆粉糊为丸,熟水送下。治针砭所伤,恶寒发热,脓水不止,肌肉不生,疮口不敛。

  • 太阴脏病

    病证名。指寒邪直中太阴或邪传太阴寒证。亦称太阴脏证。《通俗伤寒论·伤寒本证》:“邪传太阴脏证,口淡胃钝,呕吐清水,大腹痞满,满而时痛,自利不渴,渴不喜饮,小便短少色白。……此太阳寒邪,直入足太阴脏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