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战慄

战慄

证名。指身体抖动并有怕冷感觉。多因暴感寒邪,或心火热甚,阳气被遏所致。可见于外感热病疟疾、暴受寒冷、饮酒、恐惧时。《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战慄,动摇,火之象也。阳动阴静,而水火相反,故厥逆禁固,屈伸不便,为病寒也。慄者寒冷也。或言寒战脾寒者,未明变化之道也。此由心火热甚,亢极而战,反兼水化制之,故寒慄也。然寒慄者,由火甚似水,实非兼有寒气也。故以大承气汤下之,多有燥粪下后,热退则战慄愈矣。或平人冒极寒而战慄者,由寒主闭藏,而阳气不能散越,则怫热内作故也。……或平人极恐而战慄者,由恐为肾志,其志过度,则劳伤本藏,故恐则伤肾,肾水衰则心火自甚,而为战慄也。又如酒苦性热,养于心火,故饮之过多,则心火热甚,而为战栗,俗谓之酒禁也。”《张氏医通·寒热门》:“若阳虚则但畏寒,阳郁则振寒、战慄,有火无火之分也。亦有暴感寒邪,恶寒脉伏而战慄者,麻黄汤发散之。”参见寒慄、振寒、寒战条。

猜你喜欢

  • 乔摩

    见《灵枢·病传》。乔,同“蹻”,用足踩;摩,按摩,用手按压或抚摸。蹻与摩都是通过压按病人身体的一定部位以调整阴阳气血,疎通脏腑经络气机的治疗方法,《素问·金匮真言论》称为“按蹻”,现代则属“推拿”范畴

  • 痔核

    病名。即痔的别称。详该条。

  • 清热解表

    ①用辛凉解表药治疗风温表证,如银翘散。②属表里双解法。适用于里热较重而表证较轻的治法。症见高热、心烦口渴、微恶风寒、少汗或无汗、便秘、尿黄、苔黄白而干、脉滑数等,治宜三黄石膏汤。方中膏、连、芩、柏等能

  • 暴病

    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急而重的病症,亦可指急性病、新发病。

  • 养性

    养生术语。指精神、情性的调摄、修养。出《淮南子·俶真训》:“静漠恬淡,所以养性。”即淡泊无为之意,是养生的重要方面。

  • 虫积腹胀

    证名。指虫积肠内所致的腹胀。《症因脉治》卷三:“虫积腹胀之症,肚大青筋,腹皮胀急,反能饮食,或面见白斑黑点,或喜食一物,或腹起块扛,大便偶见长虫。”治宜驱虫为主。可用万应丸、使君子丸等。参见腹胀、虫积

  • 商丘

    经穴名。代号SP5。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阴脾经。经(金)穴。位于内踝前下方,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并有跗内侧动脉及大隐静脉通过。主治胃痛,腹胀,肠鸣,泄

  • 白附子汤

    《审视瑶函》卷五方。荆芥穗、防风、菊花、甘草、炮白附子、苍术、木贼、羌活、白蒺藜、人参各等分。为粗末,每服三钱,水煎服。治乌风内障初起,两眼黑花昏昏。

  • 焦氏喉科枕秘

    书名。又名《喉科枕秘》。2卷。清·焦氏(佚名)原撰,金德鉴编。刊于1868年。卷1为治喉秘法、治喉要诀、临症二十法、喉症图形(72种喉病的图形及针刺、外吹、内服等方药疗法)。卷2列应用良方、秘方吹药。

  • 足短形

    病证名。出《陈氏秘传》。指患肢短缩。髋关节后脱位证候之一。详胯骨出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