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张遂辰

张遂辰

【生卒】:约1589~1668

【介绍】:

明末清初医家。字卿子。祖籍江西,迁居杭州。年轻时体弱多病,医治无效,于是查阅古今医书,钻研医术,不仅治愈己病,且行医当地,很有名声,四方求治者很多,以致后人称他的诊所所在处为“张卿子巷”。他对《伤寒论》有研究,曾对之加以注释,著有《张卿子伤寒论》,流传至今,常为研究伤寒学的学者所研读。

猜你喜欢

  • 耳和髎

    见和髎条。

  • 沈虞卿

    【介绍】:北宋人,生平不详。撰《卫生产科方》1卷,已佚。

  • 瞳人干缺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又名瞳神缺陷、瞳神干缺。常由肝肾亏损,虚火上炎引起。多因瞳神缩小失治,黄仁与其后黄精部分或全部粘附所致。证见“金井不圆,上下东西如锯齿,缺参差”(《银海精微》),或如梅

  • 王文鼎

    【生卒】:1894~1979【介绍】:现代医家。四川江津人。擅长内科,解放前积极支持革命活动,后参加中国共产党。解放后调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工作。曾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任卫生部中医顾问。

  • 皮水

    病名。出《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诸病源候论·水肿病诸候》:“肾虚则水妄行,流溢于皮肤,故令身体面目悉肿,按之没指而无汗也。腹如故而不满,亦不渴,四支重而不恶风是也。脉浮者,名曰皮水也。”治宜通

  • 阳盛阴伤

    根据阴阳消长的规律,阳热过盛的病证,往往耗伤阴津。如气分热盛,治宜甘寒生津;胃肠热结,治宜急下存阴;营血热盛,治宜清营养阴,或兼凉血解毒。对于阳热过盛的一切病证,谨防阴津的耗损,是一条重要的原则。

  • 胡洽方

    见胡洽百病方条。

  • 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

    出《灵枢·经脉》。即手厥阴心包络经。详该条。

  • 小儿推拿秘旨

    推拿专著,又名《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小儿推拿活婴全书》。原书2卷(后人又有将下卷再析为2卷),明·龚云林撰,姚国祯补辑,刊于1604年。作者在总结前人有关小儿推拿疗法成就的基础上,结合本人的

  • 心志喜

    喜为心之志。在正常情况下,喜则心气舒畅,血气通利,营卫调和。若暴喜过度,则血气涣散,不能上奉心神,而见神不守舍,精神恍惚,或喜笑不休等症状。《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心……在志为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