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广温疫论

广温疫论

书名。4卷,附方1卷。清·戴天章约撰于1722年。戴氏取《温疫论》予以增订、删改,辨明温疫伤寒之异,特别是早期症候的鉴别。卷1辨析气、色、脉、舌、神,辨时疫风寒在病因、受病、传经、兼症等方面的不同;卷2列表证症候32条;卷3列里证症候41条;卷4叙述汗、下、清、和、补等治法,并辨别由于温热余邪未尽所引起的种种后遗症等。所附《佛崖验方》1卷,共收载治疗温热病方84首。本书后经乾隆年间郑奠一改名《瘟疫明辨》,内容并无改动;1878年陆懋修又将《广温疫论》加以删订补充,改名《广温热论》。清末何廉臣在《广温热论》基础上参考前人著作,综合印证,内容又有所补订,并将原书并为二卷,书名《重订广温热论》建国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猜你喜欢

  • 鱼鳞草

    见《泉州本草》。为猪鬃草之别名,详该条。

  • 阳白

    经穴名。代号GB14。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阳维之会。位于前额眉中直上1寸,正视时与瞳孔相直处。一说“在眉上七分,直瞳子”(《针灸集成》)。布有额神经外侧支和额动、静脉外侧支。主治前

  • 官医提举司副提举

    元代医官职称,系官医提举司之副职官员,始设于1288年(至元二十五年),官阶为从六品。

  • 胡椒草

    见《四川中药志》。为茅膏菜之别名,详该条。

  • 养真丹

    《医学入门》卷六方。熟地黄、当归、川芎、白芍药、羌活、天麻各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鸡子大,每服一丸,木瓜、菟丝子浸酒送下。治肝虚为四气所袭,手足顽麻,脚膝无力,及瘫痪痰涎,半身不遂,言语蹇涩,头目昏

  • 夏禹铸

    【介绍】:见夏鼎条。

  • 针注疗法

    即水针疗法,见该条。

  • 白粘腻苔

    舌面白苔上罩着一层浑浊粘液,状如鸡蛋清样附于苔面,苔的颗粒互相粘连,合成一片。主痰湿,多属寒证。若口中粘腻而带甜味,涎沫浓稠,胸脘痞闷,则属脾热湿聚之证。《温热论》:“舌上白苔粘腻,……乃湿热气聚,与

  • 臭拉秧子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天仙藤之别名,详该条。

  • 凌堃(kūn 昆)

    【介绍】:清代医家。字厚堂。乌程(今浙江吴兴)人。撰有《医宗宝笈》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