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外科大成》卷二:“肛门内外皆有,遇大便即出血疼痛。”又名混合痔。指生于肛门齿线上下,在同一方位和括约肌间沟消失的痔。参见内痔、外痔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金鸡尾之别名,详该条。
见《湖南野生植物》。为蕨根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斑的类型之一。见《丹溪心法·斑疹》。又名阴证发斑。指斑之属于虚寒者。多由体虚内有伏寒。或误进寒凉药等,阴寒内盛,格阳于外所致。《温热类编·伏阴》:“阴斑者因内有伏寒或误进寒凉逼其虚阳浮散于外。
证名。出《素问·缪刺论》。一作痀挛。多因阴血本亏,复由风寒湿热之邪侵袭筋脉,或瘀血留滞所致。以四肢多见。其状牵引拘急,活动不能自如。《杂证会心录·挛症》:“拘挛属肝,肝主身之筋也。古书有风寒湿热血虚之
①见《生草药性备要》。为虎耳草之别名。②见《南宁市药物志》。为锦地罗之别名。各详该条。
医书。64卷。明·张介宾撰于1624年。全书分传忠录、脉神章、伤寒典、杂证谟、妇人规、小儿则、麻疹论、痘疹诠、外科钤、本草正、新方、古方、外科方等。择取诸家精要,对辨证论治作了较系统的分析,充分阐发他
见《中药材手册》。为麝香之处方名,详该条。
【介绍】:见危亦林条。
古病名。痿的别称。因四肢痿弱,变易正常的作用,故名。《素问·阴阳别论》:“三阳三阴发病,为偏枯痿易,四支不举。”张志聪注:“痿易者,委弃而不能如常之动作也。”详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