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灵枢·痈疽篇》卷九:“发于胫,名曰兔啮。其状赤至骨,急治之。”同附骨疽。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SP3。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阴脾经。输(土)、原穴。位于足内侧第一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处。布有隐神经与腓浅神经分支;足背静脉网,足底内侧动脉及跗内侧动脉的分支。主治胃痛,腹胀,呕吐,
书名。①明太医院原本,罗必炜参订。本书基本上是《医门初学万金一统要诀》卷6~7部分,其中小儿类病少方剂4首。参见医门初学万金一统要诀条。②《医方捷径指南全集》(原题清·王宗显辑)的简称。
经验方。见《新编中成药手册》。又名南通蛇药。七叶一枝花、半枝莲、蜈蚣等。片剂,每片重0.3克,被毒蛇咬伤后,首次20片,捻碎后用烧酒30毫升(儿童或不饮酒者酌减),加等量温开水送服,以后每6小时续服1
研制方。见《新编中成药手册》。熟地黄、淫羊藿、肉苁蓉、骨碎补、威灵仙、鹿含草、莱菔子、枸杞子、黄精、独活、鸡血藤、两面针、川乌、锁阳、狗脊。片剂,每片0.3克,每服五片,一日三次,饭后服。功能补肾活血
舌苔灰黑而干燥,满舌裂纹。主脏腑热盛,或热灼真阴。若脏腑热盛,热邪结实,可攻下;邪未结实,则宜清热生津;若真阴亏竭,可清热滋阴为治(见《辨舌指南》)。
听声知病之一。见《证治准绳·幼科》。但哭无声只是惊,多啼不哭痛分明。声轻颤嘎风痫病,速缓声频吐泻成。
病症名。《诸病源候论·水病诸候》:“水瘕者,由经络否涩,水气停聚在于心下,肾经又虚,不能宣利溲便,致令水气结聚而成形段,在于心腹之间,抑按作水声,但欲饮而不用食,遍身虚肿是也。”参见瘕条。
经穴名。代号ST24。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腹部脐上1寸,旁开2寸处(《针灸甲乙经》),又云去任脉三寸。布有第九肋间神经分支,并有第九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通过。主治胃痛,
见西法针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