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滇南本草》。为錾菜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外科启玄》卷八。即鼻疳疮。详该条。
见《本事方》。为砒石之别名,详该条。
指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所属的穴位,共309穴。见表。
指肝的疏泄作用不及,失其条达之性。多由情志忧思郁结所致。症见胁肋胀痛,胸闷不舒,善太息,精神抑郁,不欲饮食,或口苦,喜呕,脉弦等症。治宜疏肝解郁。
指以动物的内脏组织为药,治疗人体同名脏腑的病患。参见脏器疗法条。
出《汉书》。为金橘之别名,详该条。
又名气口、脉口。两手桡骨头内侧桡动脉的诊脉部位。属太阴肺经。《难经·二难》:“从关至鱼际是寸口。”《素问·经脉别论》:“气口成寸,以决死生。”《难经·一难》:“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也。……五
宋代医官职称。其职位仅次于太医局令,协助太医令主管太医局工作。
见《张氏医通》卷十。又名推肠生、蟠肠生、盘肠献花、盘肠产、盆肠生、催肠生。过去一般认为产母平日气虚,临产时努挣,浑身气血下注,以致肠随儿下,儿下后肠仍不收。相当于临产时产妇直肠脱出。宋·陈选《妇科秘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