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珊
【介绍】:
见吴条。
【介绍】:
见吴条。
见《救荒本草》。为面根藤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唐代民间医生。自采药物于泰山,为人治病多效。
病名。《灵枢·痈疽》:“发于膺,名曰甘疽。”多由忧思气结而成。生于胸部中府穴下。初起如谷粒,色青,逐渐长大形如瓜蒌,色转紫红,坚硬疼痛,憎寒壮热。溃脓,稠者为顺;若过十天、半月,不成脓,寒热不解,脉见
古典气功专著,一般认为系晚唐人作品。《云笈七签》中务成子注本分三十六章,七言韵文427句,计2986字。本书结合了五脏六腑,百脉关窍皆有神的思想,根据其功能、部位、虚拟的色、气、形象、譬喻、五行位等方
指面部热如火灼者。多因胃家郁热,或饮食不节,湿火上行,独燎其面所致。《灵枢·邪气脏腑病形》:“面热者足阳明病。”治宜清泄为主。方用调胃承气汤、升麻黄连汤等。
指病人能正常进食,不发生格拒呕吐现象,和疾病的预后有一定联系。《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安谷者过期,不安谷者不及期。”
【介绍】:见曾世荣条。
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即来复丹,见该条。
见《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卷上。即黄仁。详该条。
【介绍】:南北朝时期北齐医生。一作山提。撰《杂药方》10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