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吐清水

吐清水

证名。指呕吐清水而无食物者。《古今医统·吞酸叙论》:“吐清水证有五因,有因湿、因痰饮、因寒、因宿食、因虫。明知恣食生冷瓜果而作者为寒湿也;胸膈间漉漉有声者,痰饮也;饮食后而吐清水者,宿食也;但犯寒而作者,胃寒也;心腹时痛而作,亦叶清黄水者,虫也。”因湿者,可用一味苍术丸家秘神术汤;若伤于雨湿而见恶寒发热者,宜用荆防平胃散;因痰饮者,可用茯苓饮橘皮半夏汤;因脾胃虚寒者,可用六君子汤(用伏龙肝煎汤澄清代水煎药),理阴煎;饮冷过度所致者,可用赤石脂散;因宿食者,可用保和丸;因虫者,可用化虫丸。”诸种吐清水,可通用二术二陈汤等方。

猜你喜欢

  • 脱荣

    病证名。见徐润之《最新三字达生续编》。指妊娠坠胎后,阴血暴下不止,出现面黄,唇白,虚极欲脱,谓之脱荣。治宜补气回阳,方用独参汤或参附汤。

  • 四肢痠疼

    证名。指四肢肌肉、筋脉有痠楚、疼痛的感觉。多由湿热侵袭经络,或气血亏损所致。《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虚劳里急,……四肢痠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备急千金要方·风毒脚气》:

  • 热者寒之

    治则。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指热症要用寒凉的方药治疗。热证有表、里、虚、实之不同。表热证用辛凉解表,疏散风热;里热证,实者用清法通里攻下,虚者则用甘凉养阴透热或滋阴清热等法。

  • 痘麻绀珠

    见瘟疫传症汇编条。

  • 生等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即升登,详该条。

  • 内踝上

    经外奇穴名。《干金要方》:“诸风,若筋急不能行者,内踝筋急,灸内踝上四十壮。”近代《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列作奇穴,名内踝上。定位在内踝上缘上一寸,胫骨内缘处。

  • 两焦

    指中焦上焦。《灵枢·五味论》:“酸入于胃,其气涩以收,上之两焦,弗能出入也。”

  • 养生杂录

    养生类著作。清·胡宗鹤编撰。1卷。书中引录《素问》、《庄子》及朱子、李东垣、嵇叔夜、孙思邈、丘处机等名家之言,讨论精神、情志、起居、饮食等因素对人体寿命的影响,并从精、气、神、形的关系及其与寿命的内在

  • 六六之节

    节,度数。古人以甲子纪天度,六十日甲子一周而为一节,六节为六个甲子,即六个六十天,合为一岁,故称。《素问·六节脏象论》:“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

  • 按季

    见上海中医文献研究馆《调经专辑》。即居经。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