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出针

猜你喜欢

  • 罗东逸

    【介绍】:见罗美条。

  • 药芹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即旱芹,详该条。

  • 鬲痫

    病证名。风痰阻于胸鬲而引起的痫证。《千金要方》卷五:“鬲痫之为病,目反,四肢不举。”治宜利胸鬲风痰。或用灸法,先灸风府,次灸百会、人中、承浆。

  • 足阳明经筋

    十二经筋之一。《灵枢·经筋》:“足阳明之筋,起于中三指,结于跗上,邪外上加于辅骨,上结于膝外廉,直上结于髀枢,上循胁属脊;其直者,上循骭,结于膝;其支者,结于外辅骨,合少阳;其直者,上循伏兔,上结于髀

  • 八纲辨证

    辨证的基本方法之一。运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对病证进行分析、归纳,为施治提供依据。表里辨病位的浅深;寒热辨病证的性质;虚实辨邪正的盛衰;阴阳则是统摄其他六纲的总纲。表、热、实属阳,里、寒、虚属

  • 小腿腓肠肌部。俗称小腿肚。《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上腨内。”

  • 暴哑

    病证名。指突然声哑。即暴瘖。《医门补要》附载:“暴哑声音者,风痰伏火,或暴怒叫喊。”详暴瘖条。

  • 周守忠

    【生卒】:十三世纪【介绍】:宋代医家。字榕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撰有《历代名医蒙求》、《类纂诸家养生至宝》(即《养生类纂》)、《养生同览》等书。

  • 病名。出《素问·五脏生成篇》。古代与咳同义。后世以有痰无声或声不甚响者为嗽。《宣明论方》卷九:“夫嗽者,五脏皆有嗽,皆因内伤脾胃,外感风邪,皮毛属肺,风寒随玄府而入,腠理开张,内外相合。”《奇效良方》

  • 目窠上微肿

    证名。指眼胞浮肿。目窠,下眼胞。即目下肿。《灵枢·水胀》:“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称为“目窠上微拥。”《诸病源候论·水肿候》:“脾病则不能制水,故水气独归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