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三部五脉法之一。周岁以上小儿,看虎口纹兼一指脉。若五百六十四日变蒸满足,只看一指脉。其法:以食指按于寸口,上下滚动,分取三部。参一指定三关条。
见《广西中药志》。为千日红之别名,详该条。
出《延寿第一绅言》。古称生女为弄瓦。
类中风病证之一。因忧思过度,气机郁结而引起的类中风证。
即髃骨。详髃条。
《外科精要》谓“凡小儿属纯阳,其痈疽之疾也,多因心气热而患之。”《婴童百问》谓痈疖肿毒,皆由气血凝滞而有热毒之气乘之,结聚而成。因婴幼儿脏腑娇嫩,气血未充,肌肉不坚,筋骨尚脆,故凡患疮疡者,一般宜清热
【介绍】: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吏,兼懂医术。清河东武城(今北京市境内)人。
见《重庆草药》。为松塔之别名,详该条。
药物学著作。12卷。明·李中立撰。刊于1612年。本书将药物分为草、木、谷、菜、果、石、兽、禽、虫、人10部,收集药物约近500种,每种先以小字记其产地、形态、气味。次以大字记其主治,首载《神农本草经
即腧穴。《素问·气穴论》:“孙络三百六十五穴会。”见腧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