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蒙医本草图鉴》,详见该条。
鬲,通隔。即噎膈。出《素问·大奇论》。详噎膈条。
【介绍】:唐代医生。撰有《箧中方》3卷。
指水气失去正常的调节。《备急千金要方》:“水气不调,身体浮肿,气满喘粗。”
见《广东中草药》。为自扣草之别名,详该条。
舌上生芒刺,刮去芒刺,舌底黑色。此为脏腑热极,津液大伤恶候,急用苦寒泻火法(见《伤寒舌鉴》)。
【介绍】:清代医家。字维德。山东益都人。精于儿科,撰《痘科温故集》一书(1752年刊行)。
书名。田敬国编。全书共分六章。着重论述云南从远古、古代、近代至现代医药卫生发展的历史、西医的传入和发展、预防医学简史和云南地方病流行的历史。并对云南多民族积累的丰富医疗经验、医学人物进行分析和历史的评
指中国在五十年代制定中医政策后所实行的一种发展医学事业的措施。早在十九世纪末西方医学传入中国后,一部分中医试图用解剖、生理知识印证中医理论,或以中药、西药配合治病,称为中西医汇通派。但中西医结合的概念
病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即目偏视。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