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伤寒亡阴

伤寒亡阴

病证名。指伤寒病误汗、动血或误下而致阴竭液脱的危候。阴,指津液与血。《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伤寒寻源》:“少阴便脓血,是感君火热化,奔迫太过,闭藏失职,关闸尽撤,不急治则亡阴。”《此事难知·下多亡阴》:“下者,本所以助阴也。若阴受阳邪热结有形,须当除去已败坏者,以致新阴。此所谓益阴而除火热邪气也。阳邪已去而复下之,反亡阴也。”亡阴常导致亡阳,治当急救真阴,或益气回阳救阴,或急下存阴。参见下厥上竭证伤寒亡阳等条。

猜你喜欢

  • 固泄

    固,指二便不通;泄,指二便不禁。《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 思风

    古病名。指食后少顷即下利完谷。《医说》引《史记》:“思风者,饮食下嗌而辄出不留。”《张氏医通·大小府门》:“餐泄者,史记名思风。水谷不化,湿兼风也。风邪干胃,木来贼土,清气在下。升阳除湿汤。若饮食下嗌

  • 种痘新书

    12卷。清·张琰撰。刊于1741年。卷1~2载药性、痘疹诊法及治疗大要;卷3介绍种鼻痘之法;卷4~8为痘疹各期的证治;卷9痘后杂症及调治;卷10女子痘症;卷11麻疹论治;卷12麻痘诸方。其治痘之法遵循

  • 苏子瞻

    【介绍】:见苏轼条。

  • 白虎候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即白虎证似痫。详该条。

  • 怒气肋痛

    证名。见《春脚集·胸肋部》。指恼怒伤肝,气郁胁肋而致的肋痛。治宜理气和血,如香附、川芎、当归、柴胡、青皮等药。《证治准绳·杂病》:“怒气者,脉弦实有力,大剂香附合芎归之属。”参见肝郁胁痛、肝气胁痛条。

  • 程高

    【介绍】:东汉时期针灸医生。是涪翁的弟子,郭玉的老师。

  • 张养吾

    【介绍】:见张绍修条。

  • 汗粟

    病证名。指寒邪束表,误用寒凉,以致寒郁化热。其症“形如芝麻,细细白泡,似乎疮,痒痛全无,惟胸腹胫内居多”(明·秦景明《幼科金针》)。治宜清热透发,用加减柴胡汤(柴胡、黄芩、连翘、牛蒡子、桔梗、山栀、葛

  • 卤盐

    出《吴普本草》。即卤碱,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