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重楼玉钥》卷上:“此症生在帝中两边,靠于上腭左右俱有。皆红肿不能吞咽,甚至肿出舌上来,连舌亦痛。用刀之法,宜靠肿处将刀轻轻刺破,切不可深。”
见《湖南药物志》。为麻口皮子药之别名,详该条。
见《浙南本草新编》。为翅茎香青之别名,详该条。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鸭舌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目视不清且眼球转动不灵活。见《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伤寒溯源集》注:“睛,目瞳子也。睛不和,精神不能贯注,故视不明也。”《医宗金鉴》:“睛不和者,阳证也。此热结神昏之渐,危恶之候,急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四方。乌梅肉、生姜各四两,白矾、半夏各二两(捣匀,以新瓦夹定,火焙三昼夜),神曲、麦芽、青皮、陈皮、莪术、丁香皮、大腹子各一两。为末,酒糊为丸,每服五十丸,姜汤送下。治酒积
出《神农本草经》。即花椒,详该条。
指未时。《素问·脏气法时论》:“脾病者,日昳慧。”参见十二时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香茅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圣济总录》。即下巨虚,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