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多因情志抑郁,心气不足,郁久化火,以致血热,经水不以时下,或适来适断,或暴下不止。治宜大补气血,养胃健脾,结合镇坠心火之剂。方用开郁四物汤(四物汤加香附、白术、黄芪、蒲黄、
病证名。赵献可《邯郸遗稿》:“孕妇背痛者,气所滞也,宜紫苏饮。”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红管药之别名,详该条。
同疠风。因风邪侵犯血脉,留而不去,蕴酿而成,故称。《素问·脉要精微论》:“脉风成为疠。”参见疠风条。
出《外科启玄》卷七:即气漏、风漏、阴漏、冷漏、痔漏、血漏、瘘漏、痿腮漏的合称。详各条。
见《中药志》。为猪牙皂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1866~1938【介绍】:清末至民国时期医家,医学教育工作者。名家达,号鹏南。江苏江阴人。对文学有一定研究,著有诗词文集,如《古乐府评注》、《梅花集》等。在中医学术上,致力于《伤寒论》、《
古病名。又名肾脏中风。风邪入中于肾经而致的症候。主症为腰痛不得俯仰。《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肾中风,踞而腰痛。”参见肾脏中风条。
见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条。
【生卒】:1587~1671年【介绍】:明代人。名珣,字义都,一字士升。浙江余杭人。通诗文、书法、绘画等。二十七岁到河南登封县少室山少林寺主管陶器,兼管医药,因而通晓医药、针灸、气功、养生、食疗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