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诗词古文>曹组生平

曹组生平介绍

曹组,北宋词人。生卒年不详。字元宠。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一说阳翟(今河南禹县)人。曾官睿思殿应制,因占对才敏,深得宋徽宗宠幸,奉诏作《艮岳百咏》诗。约于徽宗末年去世。存词36首。曹组的词以"侧艳"和"滑稽下俚"著称,在北宋末曾传唱一时,浅薄无聊者纷纷仿效。但在南宋初却受到有识者的批评,甚至鄙弃。一些词描写其羁旅生活,感受真切,境界颇为深远,无论手法、情韵,都与柳永词有继承关系。>>查看曹组的诗词古文

写作特点

  曹组的词以"侧艳"和"滑稽下俚"著称,在北宋末曾传唱一时,浅薄无聊者纷纷仿效。但在南宋初却受到有识者的批评,甚至鄙弃。他的儿子曹勋为他编刻的集子,在高宗时便"有旨下扬州毁其板"(《碧鸡漫志》卷二)。从他现存词来看,确有不少"侧艳"之作,如〔点绛唇〕"密炬高烧"、〔鹧鸪天〕"辇路熏风起绿槐"之类。但他还有一些词描写其羁旅生活,感受真切,境界颇为深远,无论手法、情韵,都与柳永词有继承关系。至于他的〔青玉案〕以"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对照写出"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则下开元人马致远〔天净沙〕那种笔调、章法。"滑稽下俚"固有其庸俗的一面,但语言生动、构思奇特、手法新颖,也还是表现了作者企图把词从高雅凝重中解放出来而作的尝试。如〔渔家傲〕的"睡觉只疑花改岸,抬头看,元来弱缆风吹断",则已接近于曲,显示出词的演化趋向。

  《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曹组《箕颍集》20卷,今已不传。赵万里辑有《箕颍词》,收入《校辑宋金元人词》中。

生平

曹组,北宋词人。生卒年不详。字元宠。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一说阳翟(今河南禹县)人。与其兄曹纬以学识见称于太学,但六次应试不第,曾著《铁砚篇》以自见。宣和三年(1121),殿试中甲,赐同进士出身。历任武阶兼阁门宣赞舍人、给事殿中等职。曾官睿思殿应制,因占对才敏,深得宋徽宗宠幸,奉诏作《艮岳百咏》诗。约于徽宗末年去世。存词36首。

猜你喜欢

  • 张率

    (475—527)南朝梁吴郡吴人,字士简。张瑰子。能诗文。年十二,日作诗或赋一篇,至年十六,积二千余首。齐明帝建武三年,举秀才,除太子舍人。为沈约所称,与任昉友善。梁武帝天监初,为司徒谢朏掾,直文德待诏省。奉命抄乙部书,撰古妇人事送后宫。作《待诏赋》奏之,甚见称赏。迁秘书丞,后入寿光省,修丙丁部书抄。累官黄门侍郎,新安太守。有《文衡》等,皆佚。

  • 杨倓

    杨倓(603年-618年),隋炀帝的孙子,元德太子杨昭之长子,立为燕王,字仁安。603年,杨昭的大刘良娣生杨倓。606年,杨昭早逝。杨倓因聪明英俊,在炀帝之孙中,最受偏爱,常置于身边。杨倓好读书,重儒学。母亲大刘良娣早逝,每至忌日,杨倓都终日呜咽流涙。炀帝听闻后觉得很惊奇,就愈发钟爱他。618年,宇文化及弑逆炀帝之前,杨倓事前察知。与梁公萧钜、千牛宇文皛等,欲进宫面奏炀帝,守卫宫殿的人阻碍、奏闻不达。之后,也被宇文化及杀害。

  • 王炎午

    王炎午(1252-1324)初名应梅,字鼎翁,别号梅边,江西安福舟湖(今洲湖)人。炎午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刻苦读书,曾从事《春秋》研究。咸淳甲戌(1274)年,补中大学上舍生。临安陷,谒文天祥,竭家产助勤王军饷,文天祥留置幕府,以母病归。文天祥被执,特作生祭文以励其死。入元,杜门却扫,肆力诗文,更其名曰炎午,名其所著曰《吾汶稿》,以示不仕异代之意。泰定元年卒,年七十三。《南宋书》、《新元史》有传。今存词一首,见《元草堂诗馀》卷下。

  • 陈康伯

    陈康伯(1097年—1165年4月10日[1] )南宋大臣,抗金宰相。字长卿,一字安侯,江西省弋阳县南港口乡南山人。徽宗宣和三年进士。历官高宗参知政事、右相、左相、孝宗枢密使、左相兼枢密使。南宋时期金兵南下侵宋,陈康伯力主抗金,危难之际,他迎眷属入临安,荐虞允文参谋军事,在采石大败金兵。病死于京城任所,归葬于弋阳县新政乡九龙岗。宋高宗曾称赞陈康伯“静重明敏,一语不妄发,真宰相也。”宝庆二年(1226年),理宗图其像于昭勋阁,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 周文孚

    周文孚,字彦彬,号净植,洪武初任知县。

  • 郑嘉

    字原亨,绍兴山阴人。号柿庄。

  • 篆玉

    清僧。浙江仁和人,俗姓万,字让山,号岭云。住西湖万峰山房。工诗画,善隶书。初游京师,继主南屏。与杭世骏等名流相唱和。有《话堕集》。

  • 周九鼎

    字定甫,号爱吾。九岁失恃,能艰苦求进,廿岁即处馆。

  • 郑超英

    郑超英,字乙莲,淡水厅竹堑人。清道光年间(1821~1850)。

  • 汪遵

    (全唐诗云:一作王遵)(约公元八七七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宣州泾县人(唐诗纪事作宣城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初为小吏。家贫,借人书,昼夜苦读。工为绝诗。与许棠同乡。咸通七年,(公元八六六年)擢进士第。后五年,棠始亦及第。遵诗有集《唐才子传》传世。他的诗绝大部分是怀古诗,有的是对历史上卓越人物的歌颂;有的是借历史人物的遭遇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绪;有的是歌颂历史上的兴亡故事来警告当时的统治者;有的直接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这些诗都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寄托了对现实生活的深沉感慨。